「貓咪跑酷變癱?竟是心臟血栓卡腿!好獸醫動脈栓塞案例與預防完全解說」
「家長以為是腳扭傷?本院真實案例:跑酷貓咪後腿突然癱軟,竟是貓咪的動脈栓塞(又叫 FATE, feline aortic thromboembolism)源自 肥厚型心肌病(HCM)!帶你一探背後機制、急救黃金時限與日常預防。含常見問答與衛教知識。」
10/14/20251 min read


貓咪「跑酷癱軟」事件:家長以為扭傷、其實是貓心臟血塊卡腿的真相
你可能會想:這隻平常在家跑跳如風的貓,應該是踩壞關節、扭到腳吧?
然後……他竟然癱了!
但在我們動物醫院裡,這種戲劇性的反轉,在醫院還滿常發生的:
家長一開始以為只是“扭傷或跳太高拉傷”,直到醫生摸了一下後腿,才發現——腳冰冷、脈搏幾乎感受不到。
當下立刻安排心臟超音波,結果竟然是 動脈栓塞!
簡單說:心臟裡產生一塊血塊,脫落後滑到後腿的動脈分叉口,卡住了!
後腿瞬間斷了血流,開始缺氧、缺血、壞死。
這,在貓界,也能上演「突發血塊挑戰」一劇。
幸好,在及時送醫、急性處理後,這隻貓咪成功出院,繼續當牠那個在家裡亂跳的跑酷王!
醫學知識補給:什麼是貓的動脈栓塞?
血栓從哪裡來?(心臟是罪魁禍首)
大多數貓咪的動脈栓塞(又叫 FATE, feline aortic thromboembolism)源自 肥厚型心肌病(HCM)。
心肌過度肥厚、左心房被撐大後,血流速度變慢、容易形成血塊。
當血塊脫落後,沿著主動脈一路往下游走,最常在後肢動脈分叉處被卡住。
有研究指出,大約 25% 的 HCM 貓 有可能發生動脈栓塞。
而在 ATE 症例中,90% 以上的血栓會卡在終端大動脈的分叉處,也就是我們常說的「馬鞍血栓(saddle thrombus)」。
臨床徵兆:怎麼判斷貓是不是卡血栓了?
以下是幾個常見但關鍵的現象:
後腿突然癱軟、使不上力(常常是雙腿或至少一腿)
後腳溫度低、冰冷,肉墊、爪墊顏色蒼白或偏紫/發紺
股動脈脈搏變弱或摸不到(femoral pulse 減弱或缺失)
呼吸急促、焦慮或痛苦叫聲(因疼痛造成)
可能出現低體溫、四肢末端冰涼現象
要注意的是:很多貓在發病前可能看起來完全正常,沒有明顯的心臟雜音或心跳異常。
急救與治療:黃金時間與處理策略
越快送醫越好(黃金時限不可拖)
動脈栓塞發生後,後肢缺血、壞死、代謝物釋放、高血鉀、以及併發症(如心律不整)會迅速出現。時間一拖越久,存活機率下降得急速。
在臨床上,通常建議 在發病後 6 小時內送醫,越早介入越有救。
醫院裡怎麼做?(痛控、再灌流、心臟治療)
劇痛控制 是首要任務,通常需要使用強效鎮痛藥(
液體治療(但要非常謹慎,因為許多這些貓已有心臟負擔)
抗凝/抑制血小板藥物:
治療基礎心臟病:
不少文獻也指出,栓塞解除之後可能出現再灌流傷害(reperfusion injury),需密切監控電解質等指數。
預後與復健
整體預後偏差,不是每隻貓都能完全恢復行走。
若恢復,可能需要數日到數週的時間,並進行被動肢體運動(伸展、彎曲)以促進血液循環。
長期會有 復發風險,需持續用藥、定期追蹤。
衛教小提醒:怎麼預防或及早發現?
若你的貓屬於高風險(如確診 HCM、某些品種如緬因貓、Ragdoll 等)要特別注意心臟檢查。
定期做 心臟超音波檢查,即使表面看起來健康也可能潛藏異常。
若發現貓咪後腿突然不能動、腳變冷、肉墊顏色改變,千萬不要拖,立刻送醫。
適當使用醫師建議的抗凝或血栓預防藥物(在醫師監控下),以減少再栓塞風險。
適度控制心臟疾病因素(如高血壓、甲狀腺異常、腎臟病)可減少心肌負擔。
常見問答(FAQ)
Q1:什麼品種的貓較容易發生這種血栓?
A:HCM 在某些品種如緬因貓、布偶、波斯、英國短毛等較常見。這些貓若患 HCM,發生動脈栓塞風險會提高。
Q2:貓咪若出現後腿癱軟,一定是血栓嗎?
A:不一定。可能是外傷、脊椎問題、神經壓迫等。要醫師進行檢查、超音波、影像學才能確診。
Q3:一旦發現,是不是馬上手術取血塊?
A:貓的動脈栓塞通常不建議做血塊切除手術,風險高。臨床上傾向以藥物、抗凝療法、支持治療為主。
Q4:治癒後還會再發嗎?
A:復發風險高,所以幸存的貓通常要長期用藥、定期追蹤。
Q5:送醫時間有多關鍵?
A:非常關鍵!時間拖太久,肌肉壞死、電解質失衡、高血鉀可能導致心律不整或猝死。建議發病後 6 小時內送醫。